低至0%!理财“费率战”再起

  来源:国际金融报

  年关将至,新一轮理财费率“价格战”再次吹响号角。

  近期,包括光大理财、招银理财、交银理财、兴银理财、宁银理财在内的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费率进行了下调,部分费率低至0%。

  此外,寻找更多代销机构也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策略之一。

  受访人士认为,尽管费率优惠可以在短期内吸引客户,增加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单纯依靠降费并非长久之计,而且过度追求低费率可能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应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聚焦于助力客户达成财富增长的目标。

  费率低至0%

  银行理财子公司岁末费率“打折”揽客现象早已屡见不鲜。

  仅11月27日一天,光大理财就“一口气”宣布旗下6只理财产品“降费”。例如,“阳光金丰利406期”理财产品(EW2826)管理费费率由从0.2%下调至0.1%;“阳光金创利稳进日开3号(180天最低持有)”理财产品(EW2625)管理费费率由0.3%下调至0.15%,D类份额销售服务费从0.3%调整至0.2%。

  另外,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费用还被直接免除。例如,光大理财的“阳光碧乐活88号”理财产品(EW2510)AJ类、SK类、U类份额销售服务费费率全部由0.3%下调至0%。此外,宁银理财对旗下宁欣日日薪固定收益类日开理财24号(最短持有7天)产品部分份额的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给予一定优惠,其中销售服务费从0.3%降至0%。

  记者注意到,除了光大理财、宁银理财之外,招银理财、交银理财、兴银理财、兴业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在一个月内均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费率进行了下调。

  谈及理财产品费率“价格战”,排排网财富理财师负责人孙恩祥向记者表示,“伴随着理财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叠加近年以来资金面宽松,市场利率下行,费率优惠已成为理财公司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在孙恩祥看来,银行理财子公司费率优惠常态化已然成为未来的趋势。

  “理财子公司费率优惠常态化现象是银行间竞争加剧的直接体现。”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认为,由于母行销售渠道禀赋不及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中小银行下属理财公司为了推动理财产品规模增长,对拓展非母行销售渠道的动力更强。

  那么,费率“打折”揽客的方式能否持久?

  孙恩祥认为,虽然费率优惠在短期内可以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增加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单纯依靠降费并非长久之计,而且过度追求低费率可能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应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聚焦于助力客户达成财富增长的目标。因此,理财公司需要通过提升自身实力和创新能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多在提升投研能力、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陈兴文也指出,长期来看,费率“打折”揽客可能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银行还是需要在降低费率和保持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同时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来增强竞争力。

  布局理财代销

  除了理财产品费率“价格战”,寻找更多代销机构也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策略之一。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2024年上半年,理财公司持续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已开业的31家理财公司中,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28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此外,18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上半年累计直销金额2331亿元。

  上述报告还指出,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持续增长。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代销理财产品的机构数量已有511家,较去年末增加20家,创下近年新高。

低至0%!理财“费率战”再起

  记者还注意到,相较股份行与城商行的理财子公司,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代销渠道数量普遍较少,存在较大分化。

  据法询金融数据,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农银理财的代销机构数量均不足20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也并非都大力铺设母行外代销渠道,光大理财、民生理财、广银理财的代销机构较少。

  “理财子公司代销机构数量上,大行与中小行间存在分化,这主要是母行销售渠道禀赋不同。”陈兴文向记者解释道。

  陈兴文进一步指出,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主要供应母行系统,拓展他行渠道的动力不足。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中小银行下属理财公司由于母行销售渠道禀赋不及国有大行,因此对拓展非母行销售渠道的动力更强。此外,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在人才密度和业务拓展上更为进取,产品创新能力较强,这也促使他们在代销渠道上更为积极。

  目前来看,银行理财业务的痛点究竟在哪?又该如何提升自身业务竞争力?

  陈兴文认为,当前银行理财业务的痛点主要在于渠道约束、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化程度。理财子公司主要依靠银行代销,没有独立的销售渠道,这限制了客户服务的方式和效果。理财子公司施行理财费率优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客户,但是否能够真正改善业务痛点还有待观察。

  孙恩祥指出,中小行理财业务目前面临较大的挑战。一方面,受监管政策、利率市场化以及大型银行的竞争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业务规模仍欠佳。另一方面,自营理财业务因规模小、收入少、管理难等问题逐渐衰落,中小行理财业务也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压力。

  陈兴文则认为,当前中小行理财业务表现出积极的市场参与度和竞争力。“中小银行具有较多的长尾客群,可与头部银行形成渠道互补,发挥展业区域内的市场优势。”他强调,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中小银行需要深入理解本地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通过精准的客户画像,定制符合其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理财产品和服务。同时,建立健全的产品评价体系,提升自身在理财业务中的竞争力。